天猫网金蔻面膜价格表还有上海金蔻化妆品有限公司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金蔻面膜价格表,以及上海金蔻化妆品有限公司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警惕垃圾化妆品 发现问题面膜在售请投诉12331

红网长沙县站8月7日讯(星沙时报记者 周辉霞)记者昨日从长沙市食药监局了解到,为了维护消费者权益,长沙全面清查国家食药监局抽检不合的8批次问题面膜。消费者如发现化妆品经营单位仍在售这些不合格产品可电话投诉12331。

近日,国家食药监总局下发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8批次面膜类化妆品不合格的通告(2015年第46号)》,标称朗曜日化(上海)有限公司生产的金蔻4合1密集润白修复面膜和3D紧致V脸弹力面膜两种产品等8批次面膜类化妆品,被检出含有禁用物质氯倍他索丙酸酯。氯倍他索丙酸酯属于糖皮质激素类物质,长期使用含有糖皮质激素的化妆品可能导致面部皮肤黑斑、萎缩变薄等问题,还可能出现激素依赖性皮炎,《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年版)规定其为化妆品禁用物质。

长沙市食药监局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对上述面膜类不合格化妆品进行全面清查,要求各相关化妆品经营使用单位开展自查工作,立即停止销售使用不合格产品,对已销售产品采取召回措施,并做好相关记录。长沙各区县(市)食药监管部门将开展市场清查工作,发现不合格产品立即停止销售,就地下架封存。消费者如发现化妆品经营单位仍在售这些不合格产品可电话投诉到12331。

朋友圈的面膜你还敢购买使用吗?

 

昨日,中国质量万里行发布《2014年中国面膜行业质量现状调查报告》,显示1款美即面膜和2款俏十岁面膜被检出菌落总数超标;同时,美即面膜还被检出致病菌铜绿假单胞菌。

对此,两种品牌面膜的厂家表示,这几款问题面膜并非其原产,而是网售的“假冒品”。

47批次面膜 3批次不合格

昨日,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发布了《2014年中国面膜行业质量现状调查报告》。

据了解,该报告于2014年6月至9月开展调查,主要对实体商店和网络电商平台销售的面膜贴产品进行比较实验。促进会工作人员分别在实体店以及淘宝、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采购了47批次样品。

昨日的调查报告显示,这些样品中,有3批次样品检验不合格,包括2款“俏十岁”面膜和1款“美即”面膜。

其中,两款不合格的“俏十岁”面膜,分别在实体店和网店购买。网购款菌落总数超标5.3倍;实体店款菌落总数超标31倍,同时还被检出添加了荧光增白剂。而1款在网店购买的美即面膜除了被检出菌落总数超标720倍,还被检出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

据介绍,菌落总数严重超标说明产品达不到基本卫生要求,将会破坏精华液的营养成分,加速其腐败变质,并危害人体健康安全。此外,铜绿假单胞菌是致病菌的一种,当机体抵抗力低下时可致病,并引起病人死亡。

两问题面膜网店已“消失”

根据报告中提到的样品来源,记者上网查询了两家销售面膜的网店情况,但发现两家网店目前均已“消失”不见。

昨日下午5时许,记者在淘宝网上搜索销售“美即”面膜的“锦华护肤品”时,系统显示“没有找到相应的店铺信息”。与之相同,搜索销售“俏十岁”面膜的“羽凡生物科技旗舰店”时,也同样无销售店家。

对于这种情况,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介绍,根据调查报告的相关流程,工作人员在检测结果出来后,及时向企业进行了通报。随后,两家企业调查样品后,出示了证据,证明被抽检出问题的3款面膜都是冒牌“假货”,并向电商平台投诉了2家售假网店。随后这2家网店被封。

追问

问题面膜多的原因是什么?

无有效监管,3万俏十岁面膜商家仅2000家备案。

近两年来,随着微信等“微”社交工具的普及,朋友圈、微博、QQ空间等变成了“微商”的销售市场,成为继阿里巴巴、京东商城等主流电商之外的又一大销售平台。

记者粗略统计数十人朋友圈,平均每人每天都要被20多个广告信息刷屏,多数以推广销售面膜和其他护肤品为主。很多面膜品牌此前从未听说过。

一位产品质量专家表示,目前国内面膜市场并没有有效的监管,生产标准也相对落后,相关部门应完善标准,并加强监管。

据其介绍,微商和电商的广泛渠道存在的销售弊端逐步显现。这些销售渠道兴起,让一些不合格、不合法的产品逃避监督流入市场。假货、乱价、售后服务无法统一管理等问题频出。

统计数据显示,在淘宝网上发布“俏十岁”产品链接的商户有3万多家,但真正进行备案的只有2000多家。

记者以加盟名义咨询一家面膜厂家得知,其实制作面膜贴成本很低廉,面膜的成分也大致相同。主要在于“蚕丝面膜”、“燕窝美白”等宣传噱头。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部分厂家甚至用同一种原液调配成各种功效不同的面膜进行销售,安全性堪忧。

之前的媒体报道也显示,部分面膜添加有荧光增白剂、糖皮质激素、防腐剂等成分,对人体有很大危害。

多效面膜是重灾区

糖皮质激素是皮肤科里的常用药物,对皮肤炎症有立竿见影的疗效。若添加到面膜里,可在短时间内让皮肤光滑、细腻、透亮,但长期使用会导致激素依赖性皮炎。

“患者皮肤的保护功能受损、表皮变薄容易滋生细菌,还会变干起屑、发痒发红,用糖皮质激素有效,可一旦停用含激素产品,炎症反而会加重。不明情况的患者,常常是反复使用,导致炎症一发不可收拾。”广东省皮肤病医院的李慧忠主任告诉《消费者报道》记者。

从历年监管部门的抽检结果来看,主打抗敏、祛痘、消炎的多效面膜正是糖皮质激素滥用的重灾区。

早在2007年中国的 《化妆品卫生规范》就明令禁止在化妆品中添加糖皮质激素,并于2009年发布了《化妆品中四十一种糖皮质激素的测定》 。

据称,该测定方法几乎涵盖了当年临床使用的所有糖皮质激素药物。

可近年来,因使用化妆品导致的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病例仍呈上升趋势。

2014年,首份《中国化妆品安全指数报告》发布,其中深圳市中医院皮肤科的抽样数据显示:去年一年,每3个因化妆品导致病发的患者中就有一个是激素依赖性皮炎。

“早在2013年,就有消费者自费送检化妆品。多数是网售或美容院产品,使用后效果很好,就引起了我们的警惕。”大连标准检测技术研究中心的主任孙稚菁告诉本刊记者。该研究中心也是《化妆品中四十一种糖皮质激素的测定》的起草单位。

孙表示:“这些网售或美容院产品的激素检出率很高,部分产品测出的结果跟41种糖皮质激素对应不上,却出现(数据图谱)异常现象。在那时,我们就知道行业可能开始使用41种以外的激素。”

禁用药物变身“美白素”

从事化妆品原料研发的彭舟向本刊记者透露,添加国家明令禁止的激素是顶风作案,为了保住业内公开的秘密,原料商早有对策:“2013—2014年,湖北多家糖皮质激素药厂的出货量大幅增加。这些激素不是卖给药品制造厂,而是在化妆品原料商手中,变身为‘美白素’,进入化妆品工厂的生产线,最终流入市场。”

据彭舟介绍,这类糖皮质激素已超出100多种,例如地索奈德就是一种新的激素品种,可以达到同样效果,却不在国家标准检测范围内。

本刊对4品牌的同批次面膜也进行了地索奈德的化学分析检测,结果均显示未检出。

本刊记者以询价试样的方式从广州、上海的原料商手中取得了“包过检”的“美白素”。这是一瓶无色无味的液体,没有配方剂型的限制,不仅适用于面膜还可添加到爽肤水、乳液等其他化妆品中。

为促成订单,原料商还向记者推出了增值服务:若订货量大,可提供微商热销品牌的配方,并由他们出资做41种糖皮质激素的检测报告。

“糖皮质激素本身就是化学合成品,既可合成更多的新品种如地索奈德,也可对原41种糖皮质激素进行化学结构的修饰,躲避国家的检测。” 国家卫计委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系统专家孙忠实解释道。

对于标准滞后情况,孙忠实表示无奈:“标准的制定往往滞后于行业的发展,监管总也赶上不上行业打擦边球的速度。”

难道就拿这些不良商家没办法?

孙稚菁表示,大连标准检测技术研究中心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但是仅仅鉴定含有激素是不够的,必须确定激素的种类,才能明确它的危害性,他们需要采集到现用的糖皮质激素样品,并摸索出适应的实验条件。

值得庆幸的是,负责本刊此次检测的工程师告诉记者,4品牌面膜,包括曾在2013年被工商局抽检出问题的金蔻产品,在此次检测中均未出现异常现象。这说明它们不含国标范围外的糖皮质激素。

对此,上海金蔻化妆品有限公司研发部负责人向本刊表示,上次抽检被发现问题后公司撤销了品牌经营与代加工厂分立的旧模式,生产有严格的管理流程,每道原料都会送检第三方检测机构。

他认为,国家标准虽有漏洞可钻,但从品牌长远发展来看,产品质量过硬,才经受得住市场的考验。

据悉,新修订的《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颁布之后,中国食药监局将完善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的预警机制。有关部门将对化妆品导致的病例进行汇总、分析,组织对问题产品的检测。

作为消费者,若使用产品后出现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症状,及时前往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哨点医院就医,举报可疑化妆品,可为监管部门查处问题企业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