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猫网民族风软底布鞋还有淘宝网老布鞋

老北京布鞋

“你看看这老北京布鞋,多合脚,多软乎,多跟脚。”我从县城一进家门,母亲就向我炫耀,一边走给我看一边低头看脚上的簇新的老北京布鞋。母亲继续陶醉,“这是你二叔家花妹子特意给我买的。”“逢人就显摆,也不嫌啰嗦。”父亲在一边显得不屑一顾。早年母亲又是干农活又是忙家务,累得腰驼了,腿弯了,双脚生疼生疼的,只好穿软底的布鞋。母亲坚持自己纳千层底,以减轻腿脚的痛苦。近几年母亲视力衰退,精力大不如前,针线活自然搁置下来,彻底告别千层底生涯。花妹子及时雨般为母亲送来了老北京布鞋,弥补了缺少千层底的遗憾。

“整天穿着旅游鞋,也不嫌捂脚、累脚,千层底没机会穿了,那就用老北京布鞋代替吧。”母亲将注意力从自己脚上转到了我的脚上。记得小时候,由于家庭困难的缘故,我和兄弟们没少穿母亲一针一线纳的千层底。兄弟们一个个长大了,生活好转了,母亲老得再也无法做千层底了,母亲从千层底转到老北京布鞋的同时,也不忘提醒我。

“又好又便宜的老北京布鞋,25元一双,40两双,清仓处理,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回到县城的我和妻子有一天晚饭后散步时,十字街头夜市鞋摊有人吆喝。便宜的价格招惹得行人围着鞋摊,一阵讨价还价之后买卖成交,买卖双方皆大欢喜。我和妻子稍作停留,就继续前行,身后不时传来诱人的叫卖声。半个小时折返回到鞋摊,摊主又进一步诱惑:“两位大哥大姐,你们已经错过一次机会了,看在你们二次过来的缘分上,20一双贱卖了。”我的老天,我和妻子只是驻足瞧了几眼,摊主就记住了我们,确实有缘,而且一双又优惠了5元。神使鬼差,我二次停留鞋摊,坐下来试了号码,我平生第一次拥有了一双老北京布鞋。晚上散步,穿着崭新的老北京布鞋确实比旅游鞋又舒服又轻便,脚底生风。第二天晚上妻子也想买一双想享受一下穿老北京布鞋的感觉,可是鞋主再也没有出现过,好东西卖光了。

我将穿脏的老北京布鞋小心翼翼地洗刷,可是鞋底自带的软垫浸泡后变得软烂,里面漏出了塑料鞋底,鞋帮掉色,晒干之后的鞋面呈现出明显的凹凸状态。“莫不是假货?”我心里顿时产生这样的疑问,鞋主早就不见了,找谁去?我回到老家找母亲验证,我脚上的老北京布鞋只洗水一次就已经严重变形,母亲的老北京布鞋洗刷了多次还依然如新,确信无疑我买到了假货。假货也得将就着穿呀。有一天晚饭停雨后正在散步的我,感到脚底一阵阵冰凉,到路灯底下抬起脚一瞧,原来鞋底断了。我恨不得甩掉鞋子找鞋主理论理论,可是我到哪里找卖主?甩掉鞋子我赤脚回家呀?那一天晚上我是踩着泥水狼狈不堪一路回家的,亏得当时妻子没有跟风买便宜货。

虽然受骗买了假货,但是穿正宗的老北京布鞋的热望被撩拨抓耳挠腮。我来到了一家老北京布鞋专卖店,店主拿着我带去的那双假货与真货作着对比。“从褪色、内鞋垫软烂、断底已经看出真假老北京布鞋的明显差别。特别地:正宗的老北京布鞋的后跟稍稍向内倾斜,假货或者没有倾斜或者倾斜度太大;正宗的老北京布鞋有一个稍微凸出的鞋拔子,假货鞋拔子不是没有就是太夸张。还有,正宗的老北京布鞋哪能那么便宜,20元连本钱都远远不够。”关于正宗的老北京布鞋我涨知识了,我花70买了一双正宗的老北京布鞋。

有一年我到北京出差,就住在天安门附近,除去对北京老城区的古建筑、小胡同、大栅栏、德云社、同仁堂感兴趣外,我特别去了老北京布鞋店。有了第一次在小摊买老北京布鞋受骗的经历,我那次尤其害怕跑到北京城在老北京布鞋店买到假的老北京布鞋。我将我的想法毫不掩饰地告诉了鞋垫老板。“一看就是外地来的,整个北京城找不出一双假老北京布鞋。假一赔十。”鞋店老板自豪地说。我毫不犹豫地买了两双老北京布鞋,一双我自己穿,一双送给妻子。鞋店老板每双便宜了5元钱。

那年学驾照的儿子始终找不着开车的感觉,特别是车速忽快忽慢,我低头看到儿子脚上穿着厚厚的旅游鞋,我一下子明白过来,我领着儿子到我买第一双正宗老北京布鞋店给儿子买了一双老北京布鞋。儿子穿着老北京布鞋,驾照考试异常顺利,都是一次性过关。拿到驾照后,儿子穿着老北京布鞋平稳驾驶一路顺风。

千万不要小看一双鞋子,合自己脚的才是好鞋。生活也是如此,适宜自己的就会滋润身心。

壹点号三陆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现在经济发展快,人人都穿的是皮鞋,运动鞋,凉鞋。农村的布鞋,很少有人穿了,也几乎没有人知道了。但是在上世纪80.90年代,农村的娃穿的也都是妈妈亲手做的布鞋。

 

手工布鞋

 

那时候农村的妇女们,除了养育子女,伺候丈夫公婆,下地干农活,还要会做这千层底布鞋,能不能干还是看着鞋做得好不好?在任何时候,社会对女人的要求都高。现在的女人要赚得了钱,下得了厨房,辅导得了娃的作业。还要贤惠脾气好,这才是好妈妈,好女人。我也是个妈妈,说“超人妈妈”一点都不过分,干脆叫“机器人妈妈”更恰当。

那时候的妈妈,也是身上有千千万万的事情要多做,但是做鞋那是妇女的本分活。妈妈也说过,刚结婚的自己也是啥都不会干,一切都是有了家,有了我们姊妹三个,妈妈似乎啥都会做了。那时候啥都要自己亲手做,没有淘宝,没有大超市大商场。所以那个年代的妈妈更难。给孩子们做鞋,你的娃只能光脚跑了。想想我这个妈妈,一年到头连针几乎都不摸一下,有时候扣子掉了,衣服开缝了,还觉得拿针缝破烦。

妈妈做鞋的布都是平时我们不穿的衣服留下来剪成布块,鞋面的花布集市上专门有这样做鞋的平绒布,这种布做鞋结实耐用,小时候跟妈妈去跟会(赶集),经常光顾的就是布摊子,左挑挑右看看,不逛个半天是回不去的。看颜色,看花色,搞价格,就为挑到好看的做鞋布面,除此还要买些薄点棉布,颜色也是白色或者黑色居多,这种布买来做鞋的包边和底部。

逛完布摊子,还要买线,线很细跟现在缝衣服的线粗细一般,但是当时我们本地的集市上,专门有买做鞋线的摊子,人挤人,都是妇女们在人群中挤来挤去,这些线回去要搓捻合成粗一些的纳鞋的线。我的记忆中,在我记忆中,买线都是1斤起步买线,颜色有些泛黄,有些妇女买个四五斤背回去,有点像集市上买米线的的样子。只是要细很多。在这卖线摊上,大半天的逛,看质量,看粗细,摸一摸,凑近鼻子闻一闻。我能真切的记得那个线的味道,有点点算,但是不至于炝人。有时碰上我的姨姨,姨妈自己的姊妹或者村里熟识的女人们,一阵子拉家常是避免不了,讨论话题无非是家里今年的种的什么?栽的辣子,栽的玉米长势如何。眼看着太阳快下山了,这才急急回家,采购的东西都是围绕做鞋,多么淳朴的妈妈呀!

做布鞋步骤太多,太烦锁,首先要把收集的旧衣服的破布,摆成一层布倒一层用面粉和开水和成的浆糊,做这个鞋底,需要选在夏天,有太阳的日子,妈妈要把一年的鞋底都做出来。做好有一整块方席那么大,妈妈按照家里每个人的鞋尺码剪成不同的大小,还要做鞋面,包边。关键是纳千层底 那是需要耗费体力,左手拿锥子,右手拿线,一针一线密密地针脚,是衡量家庭主妇的做鞋的功底。邻居们相互比赛看谁买鞋底快,天黑了,天麻麻黑的样子,女人们还坐在一起聊着家常,手里的活一点都不耽误。妈妈手法细,也纳的密,自然比较耐穿,鞋面更对手艺要求高,要美观,还要耐穿,我们小时候穿的方口鞋,包脚鞋。颜色有黑色,红色,蓝色,小碎花的面。那时候一双鞋能穿多半年,上学时候一般都穿比较新的鞋子。同学之间都穿布鞋,透气,不捂脚,我们都喜欢穿。

之后出来上学,就再也没有穿过布鞋,但是还是那个留恋那个穿布鞋的年月,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穿鞋妈妈亲手做的鞋,起来格外的稳当,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