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网

  其实关键还是使用场景问题,怎么改变用户习惯呢。比如说超市,占便宜只是一部分人的想法,怎么更省时更方便的结算才是更多用户更想要的,但是目前来看,因为超市用天猫支付的不多,操作都不熟悉,所以实际上目前也不省时。

  再比如商家的延续性问题,双十二的时候“全家”连锁店有五折活动,但是3.8没有了,对于想占便宜的用户来说,也不一定搞得清楚哪些商店能有优惠。

  过度宣传也是一个问题,往往免单,或者3.8折,结果去了商家才发现设定了50或者100元的上线,有的商家甚至还有其他条件,对于用户体验来说就是期望很高,但是现实很骨感。

  不过对于阿里来说,要打造“生活节”,或者要让用户付款时时时刷支付宝,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可以搞定的。需要长期的市场培育,就连文中所说的带火了“扫码”的微信,之前风风火火的在深圳益田广场等购物广场大肆宣传微信扫码支付,但到目前为止效果也一般。一部分用户觉得用微信支付或者支付宝支付等没有实体卡安全,一部分觉得绑卡麻烦,另外对于商家来说,也很少主动提醒或者推荐用户使用支付宝支付付款或者微信支付付款;对于真正想用的用户来说呢,支付宝支付或者微信支付到底有什么好处呢?可以省钱还是可以省时?显然在应用场景上也不够差异化。

  天猫在购物上的优势就今天看来是无可撼动的,其优势在于成本、广度、知名度,也就是说相对于线下他有资金、储量、口碑的优势,而这样的优势为购物的行为有着原始的去动力。然而线下的地域、时效、随机性,也就是地点、获取时间、动机刺激的优势,在目前看线上都难以完成。所以不看好所谓的O2O,或许我浅薄,因为究其根源,O2O的实现其原始驱动力的优势尚没有我们所想的如此强大。

  据我的切身,温州参与淘点点3.8活动的各大餐厅,大部分都排起了长龙,还有一鸣数百家连锁店,一大早备货的牛奶就堆起山(因为上次的12.12活动让几乎所有一鸣店都空仓),销售量激增

  所以作者不要早早浇冷水,双十一也是搞了两三年后才逐步兴盛的

发表回复